未来洞见!占据全球四分之一市场!这个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时间:2021-05-20 17:00:06 来源: 融象数科
近日,小米“早教机器人”外观专利授权。据了解,这款机器人主要提供语音交流、辅助教育、娱乐等功能,预示小米下一步将大力进军机器人领域。近年来,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展延伸,服务机器人产业得到包括科技巨头在内的各方普遍关注,也带动了全球关联产业向中国布局。
目前,全球服务机器人整体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06.5亿元,占整体机器人市场规模的35.1%,占比进一步提高。未来三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规模及占比也在不断提升,预计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份额达到44.3%。目前,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已占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一以上,市场潜力巨大。
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
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家庭服务机器人的需求急速增长。老龄化问题加深,老年人日常生活、精神状态以及医疗健康等需求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服务型机器人中的家用型服务机器人的产品放量与技术进步,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长期的需求旺盛和不断创新完善的应用场景下,服务机器人产业有望实现持续性增长。
商务服务业人均工资快速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速度迅猛。老龄化导致的劳动人口占比下降,致使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服务机器人的出现及其技术的完善进步,逐步推动机器人替代人类从事程序化、重复度高的简单劳动,并通过机器的低边际成本、低错误率等特征提高工作经营的效率。在物流分拣、前台咨询、零售售货等领域,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商务服务机器人应用。此外,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就业人员的不断增长也在刺激着服务机器人需求的扩张。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消费升级提供需求增长空间。随着服务机器人的技术进步、场景开发、产品放量,购买力提升将带来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从个人家用的智能家居、穿戴设备,到商务服务使用的智能零售、咨询、配送设备,服务机器人不断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居民购买力的提高也为该需求提供了足够的增长空间。
科技进步推动丰富产品品类,拓展应用边界。服务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包括导航及路径规划、交互感知、运动控制、人工智能等,具体涉及电机控制、机器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及物联网等领域,通过信息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输入、处理及反馈,实现机器人适应性的自主智能服务。随着5G 通信、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算法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服务机器人不断融入新技术,拓展应用场景,简化使用难度,增强应用兼容性,提供更广泛的多样化智能服务。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分析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包括核心零部件、技术模块、终端应用产品。比如,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上下游结构的工业机器人,较晚起步的服务机器人行业也形成了相对完整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厂商,包括芯片、传感器、控制器、减速器及伺服电机等;中游则是机器人本体厂商,向下到系统集成商,包括控制伺服系统、操作系统、导航及路径规划、感知交互等;下游按照不同服务细分领域的不同应用场景,涵盖个人、家用、物流、医疗、安防、教育等领域。
国内智能服务机器人厂商大致也可以分成两类:产品类公司、技术类公司。产品类公司注重需求定位,其产品质量、品牌、营销以及生态构造是其需攻克的重要壁垒。技术类公司注重核心技术研发,硬件及核心零部件厂商以提升技术和降低成本为主要任务,AI技术公司则以算法和数据为核心竞争力。当前,国产替代加速,国内企业也初步呈现出了全产业链覆盖的发展格局。
服务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洞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日益深入,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各种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深刻变革企业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管理范式,促进产业发展方式变化、产业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在这过程中,全产业链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发展成为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传统产业面临数字化转型时亟需破解的难题,服务机器人产业亦是如此。
服务机器人产业上下游融合创新是未来发展趋势,资源的有效链接、协同发展,可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与集群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竞争力。融象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吴烨维认为,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需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在资源开放共享、携手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
随着机器人产业竞争格局的日益激烈,以数据为支撑的前景预判和趋势洞见,将是服务机器人产业抢占高端、扩大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和就业拉动点的关键举措。融象数科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产业大数据平台,聚焦产业数字化革新,充分发挥融象产业研究院专家智库优势,结合多维度数据分析和数字化应用场景,形成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建议和研究报告,为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此外,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于机器人产业进一步深度融合,促进服务机器人产业化、商业化落地。相信在政策、经济、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合理驱动下,中国服务机器人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