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勇闯新路成翘楚
时间:2016-12-02 09:36:44 来源: 辽宁日报
百年前,Robot(机器人)这个英文单词还不存在;今天,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正全方位改变着世界。
在我省,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目标的一枚重要棋子,悄然把“制造”改写成“智造”。直面国内外竞争,我省机器人产业不断“攻城略地”,综合实力问鼎全国。2015年,全省机器人整机、系统集成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共24家,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8.7%。
11月初,记者走进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通用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大族赛特维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采访,立即感受到产业发展之热。辽宁造机器人正以高度智能化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引路。
研发一直跑在市场前面
11月7日,沈阳降下首场雪,在沈阳市浑南区新松公司,记者首次见到工业机器人、洁净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
“五大类,机器人产品线我们是最全的。”说起自家的产品,新松品牌公关部部长哈恩晶很是自豪———在国内汽车总装生产线上,新松的移动机器人几乎处于行业垄断地位,技术领先国内外。事实为证:7月6日,新松推出六轴并联机器人,标志着国内机器人控制领域进入了一个全新模式,同时也打破了国外厂商对人工牵引示教技术的垄断。10月21日,新松和英特尔合作推出“松果”机器人:它不仅“大脑”聪明,行动也更敏捷,还可以对外界环境进行全方位感知。当电量过低时,会自动寻找充电站。11月1日,上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作为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新松公司发布了轻载复合机器人等系列新品。其中,双臂协作机器人具备柔性多关节技术和可动双目视觉系统,属国内首创。
……
自2013年起,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市场需求连续年增50%,而机器人综合价格却下降了一半以上。于弱者而言,市场很残酷,稍不小心就将出局;于强者来说,这是发展的机会,行业将重新洗牌。
随着人口红利渐渐消失,新一轮工业革命把机器人推到时代前台。谁能以更低廉的价格生产出高质量、高精度、高性能的机器人,谁就将在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同时,被市场所拥抱。但任何一个产业再先进,如果没有尖端的技术支撑,就会失去持续生存的机会。
技术创新,不能等待观望。多年来,新松的研发一直跑在市场前面:2010年,新松开始研发不用电池的移动机器人,两年后,非接触供电机器人通过内部测试,随即得到广泛应用。除混合式充电技术外,新松还研发出电磁导航等多种导航方式,不仅实现批量出口,还首次在高端制造领域对进口品牌形成“挤出效应”;2015年至今,主要研发项目多达30余项。
今日新松,已形成集自主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领先产品及工业4.0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哈恩晶表示,能有如此业绩,主要是因为新松拥有3层研发平台: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己的研究院和各研发事业部。这3层科研体系层层互助,形成了独特的创新之路。同时,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占销售额的12%以上。
有创新,产品才会有市场。新松工业机器人不断研发新技术,目前已在汽车内饰、卫浴、五金等诸多行业广泛应用。为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今年新松在这一类型机器人中融入了力感知、视觉、复杂轨迹运动控制等诸多先进技术。
不断推陈出新,抢占市场。新松产品已出口到23个发达国家,产值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
做别人没做过的产品
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出“小、散、弱”的格局,一些企业仍然处于价值链的弱势位置上,局限在组装、简单复制等低附加值环节,并在继续承受着资源消耗的代价。
与此不同,沈阳通用机器人公司董事长李洪谊在接受采访时自信地表示,“大家都能做的产品我们基本上不做。”因为公司成立时间短,想在短期内被用户识别出来,就必须依靠核心技术聚焦细分领域抢占市场制高点。
事实也的确如此,对于通用机器人而言,准确地细分市场,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当下,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严重,平面停车库改成智能立体停车库已成未来趋势。通用机器人早已瞄准这一领域,并在积极探索中有所斩获。
去年年底,北京碧桂园想建一座智能立体停车库,而当时通用机器人已开始研发该项目,一个月设计,3个月实现交付,两套垂直循环立体停车库为碧桂园增色的同时,智能立体停车库的第一个客户也为通用机器人带来了120万元收益。
在国内,机械立体停车行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且企业规模偏小。看准这个市场后,通用机器人将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快速嫁接过来,与首钢强强联合,即刻成为行业翘楚。
“首钢有平台优势,规模大,影响力大,而我们拥有技术制高点,两项相加,立即形成爆发效应。”谈起自己的“市场发现”,李洪谊很是兴奋。
与首钢合作的停车机器人,2015年初开始立项,目前合同额已达5000万元,预计明年的订单可达2亿元。
在我国,一些机器人企业部分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不掌握核心技术,受国际企业价格战影响,成本压力很大,发展后劲无法保障。
而在通用机器人,别有一番景象:公司团队核心成员来自中科院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微软、公安部第一研究院、中航沈飞集团、华为、新松机器人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
目前,通用机器人拥有专利20余项,其中已申请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方面的国家专利10项;仅董事长李洪谊一个人,就拥有54项专利。
人才和核心技术的双重实力,让企业将发展定位锁定在多关节型机器人领域。如今,面向国内的汽车、家电、航空航天以及核工业领域,公司已经开发了一系列高精尖的机器人产品,并积累了国内一大批中高端客户。
在多关节机器人垂直产业链上,通用机器人今年创造了2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填补国内空白的核环境机器人市场前景看好:一款是肿瘤放疗机器人;另一款是核废料处理机器人,已与中国最大的核电企业签订了研发合同,仅“十三五”期间,这家企业就有200台的需求量。
服务过的客户没有跑掉的
10月15日,对于大族赛特维公司来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经过3个多月的奋斗,为长沙一家客户生产的汽车前围空气室、左右纵梁焊接生产线圆满实现量产,客户认可的同时,也为二期项目的开发抢占了先机。
虽然这只是众多项目中的一个,但就大族赛维特而言,这个项目却是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方面的一个成功案例:所有工作和产品在工位间的流转全部由自动化控制完成,整个生产只需两名操作者。
有统计显示,在我国,工业生产线上每1万名员工会配备36个机器人,然而,在员工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德国有292个工业机器人,日本有314个,韩国有478个。从中期看来,我国机器人产业有5倍至10倍的发展空间。这也给了大族赛特维这样的企业茁壮成长的机会。
11月9日,大族赛特维的装配集成车间里,轰鸣声不断,“这些产品马上就要发往武汉。”大族赛特维总经理朱东升介绍说。
大族赛特维主要为汽车制造企业及其他工业生产领域提供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夹具和自动化生产线,去年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今年则接近8000万元,业务量增加60%以上。
技术不断创新能为客户创造更有价值的产品,而优质服务则会培养出客户的忠诚度。“过去10年,我们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靠的就是精心做产品,深度搞服务。只要是我们服务过的客户就没有跑掉的。”朱东升说。
对于机器人这样的非标工程,量身定制和售后服务同等重要,客户在使用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后续服务一定要跟上。
“无论多紧的工期,交给大族赛特维,他们都能如期保质完成,而且在后续服务上非常有耐心。”秦皇岛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无论何时找大族赛特维解决棘手问题,售后服务人员都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要真正做到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朱东升说,对于机器人企业,深度服务客户,就是深耕市场,赢得了客户,就赢得了市场。集聚了科研能力、人力资本和政策优势的制造业,是国家繁荣的基础。就机器人产业而言,它必将为辽宁装备制造业再次腾飞提供新动力。